PVDF聚偏氟乙烯
外观为半透明或白色粉体或颗粒,分子链间排列紧密,又有较强的氢键,含氧指数为46%,不燃,结晶度65%~78%,密度为1.17~1.79g/cm3,熔点为172℃,热变形温度112~145℃,长期使用温度为—40~150℃。
PVDF树脂王要是指偏氟乙烯均聚物或者偏氟乙烯与其他少量含氟乙烯基单体的共聚物,PVDF树脂兼具氟树脂和通用树脂的特性,除具有良好的耐化学腐蚀性、耐高温性、耐氧化性、耐候性、耐射线辐射性能外,还具有压电性、介电性、热电性等特殊性能,是目前含氟塑料中产量名列第二位的大产品,全球年产能超过4.3万吨。PVDF应用主要集中在石油化工、电子电气和氟碳涂料三大领域,由于PVDF良好的耐化学性、加工性及抗疲劳和蠕变性,是石油化工设备流体处理系统整体或者衬里的泵、阀门、管道、管路配件、储槽和热交换器的最佳材料之一。其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电绝缘性能,使制作的设备能满足TOCS以及阻燃要求,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工业上高纯化学品的贮存和输送,近年来采用PVDF树脂制作的多孔膜、凝胶、隔膜等,在锂二次电池中应用,目前该用途成为PVDF需求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PVDF是氟碳涂料最主要原料之一,以其为原料制备的氟碳涂料已经发展到第六代,由于PVDF树脂具有超强的耐候性,可在户外长期使用,无需保养,该类涂料被广泛应用于发电站、机场、高速公路、高层建筑等。另外PVDF树脂还可以与其他树脂共混改性,如PVDF与ABS树脂共混得到复合材料,已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装饰、家电外壳等。
化学结构中以氟一碳化合键结合,这种具有短键性质的结构与氢离子形成最稳定晟牢固的结合.因而氟碳涂料具有特异的物理化学性能,不但有很强的耐磨性和抗冲击性能,而且在极端严酷与恶劣的环境中有很高的抗褪色性与抗紫外线性能。
耐腐蚀数据表
介 质
|
浓度
%
|
最高使用温度
PVDF
|
介质
|
浓 度
%
|
最高使用温度
PVDF
|
硫酸
|
<10
|
120
|
氢氰酸
|
-
|
120
|
-
|
<60
|
120
|
亚硫酸
|
-
|
100
|
-
|
80-93
|
80
|
亚硝酸
|
-
|
70
|
-
|
98
|
65
|
碳酸
|
-
|
120
|
发烟硫酸
|
-
|
x
|
铬酸
|
-
|
80
|
硝酸
|
<10
|
120
|
-
|
-
|
50
|
-
|
<50
|
50
|
次氯酸
|
-
|
60
|
-
|
70-90
|
25
|
高氯酸
|
-
|
50
|
发烟硝酸
|
-
|
x
|
溴酸
|
-
|
50
|
盐酸
|
-
|
120
|
氯磺酸
|
-
|
x
|
磷酸
|
<85
|
120
|
氟硅酸
|
-
|
120
|
-
|
>85
|
100
|
硼酸
|
-
|
120
|
氢氟酸
|
40
|
120
|
氟硼酸
|
-
|
120
|
-
|
41-100
|
80
|
王水
|
-
|
20
|
氢溴酸
|
-
|
120
|
混酸
|
-
|
50
|
氢碘酸
|
含12%上
|
120
|
-
|
-
|
-
|
甲酸
|
-
|
110
|
烟酸
|
-
|
120
|
乙酸(醋酸)
|
<50
|
90
|
苦味酸
|
-
|
50
|
-
|
80
|
65
|
甲烷磺酸
|
-
|
100
|
冰
|
-
|
50
|
苯磺酸
|
-
|
40
|
醋酐
|
-
|
x
|
蒽醌磺酸
|
-
|
110
|
丙酸(乳酸)
|
-
|
120
|
氨基磺酸
|
-
|
110
|
丁酸(月桂酸)
|
-
|
100
|
甲基磺酸
|
-
|
40
|
草酸(乙二酸)
|
-
|
50
|
三氟醋酸
|
-
|
50
|
辛酸
|
-
|
70
|
2,2-氯丙酸
|
--
|
50
|
软脂酸
|
-
|
120
|
甲苯基酸
|
50
|
60
|
硬脂酸
|
-
|
120
|
甲磺酸
|
-
|
80
|
油酸
|
-
|
110
|
1-苯酚
|
-
|
--
|
亚油酸
|
-
|
110
|
2-磺酚
|
-
|
40
|
乙醇酸
|
-
|
20
|
丁烯酸
|
-
|
40
|
双乙醇酸
|
-
|
20
|
砷酸
|
-
|
120
|
氯醋酸
|
-
|
x
|
丙二酸一二
|
-
|
---
|
二氯醋酸
|
-
|
40
|
乙酸
|
-
|
x
|
三氯醋酸
|
10-49
|
80
|
二已醇酸
|
-
|
25
|
-
|
50上
|
40
|
甘氨酸
|
-
|
25
|
丁二酸(琥珀酸)
|
-
|
90
|
乙醇酸(羟基酸)
|
-
|
25
|
马来酸
|
-
|
110
|
异丙酸
|
-
|
60
|
苹果酸
|
-
|
110
|
羟基了二酸
|
-
|
110
|
酒石酸
|
-
|
110
|
羟基基酸
|
-
|
50
|
乙二酸
|
-
|
60
|
苄酸
|
-
|
50
|
柠檬酸
|
-
|
120
|
硒酸
|
-
|
60
|
苯甲酸
|
-
|
100
|
氢硫基酸
|
-
|
80
|
苯甲基酸(烷基酚)
|
-
|
50
|
聚乙二酸
|
-
|
90
|
邻苯二酸(酞酚)
|
-
|
90
|
五倍子酸
|
-
|
25
|
酸
|
-
|
60
|
谷氨酸
|
-
|
90
|
单宁酸
|
-
|
100
|
棕榈酸
|
-
|
120
|
焦焙酸
|
-
|
50
|
脂肪酸
|
-
|
120
|
水扬酸
|
-
|
90
|
-
|
-
|
-
|
氢氧化钠
|
<50
|
75
|
氢氧化镁
|
-
|
120
|
-
|
>50
|
x
|
氢氧化铝
|
-
|
120
|
氢氧化铵
|
-
|
120
|
氢氧化锂
|
-
|
120
|
氢氧化钙
|
-
|
120
|
四甲基氢
|
-
|
120
|
氢氧化钡
|
-
|
120
|
氧化铵
|
-
|
120
|
氟氢化铵
|
|
100
|
氯化钙
|
|
120
|
硫酸铵
|
|
120
|
溴化钙
|
|
120
|
硝酸铵
|
|
120
|
亚硫酸钙
|
|
120
|
碳酸铵
|
|
120
|
亚硫酸氢钙
|
|
120
|
氯化铵
|
|
120
|
次氯酸钙
|
|
90
|
溴化铵
|
|
120
|
硫酸氢钙
|
|
120
|
|